close





多看書可以增長自己的知識,充實自己的腦袋,最近看到這本書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覺得很不錯,很想買來看看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朋友推薦我上網路書局買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不止省去交通通勤的時間,還會幫你把書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宅配到家,覺得對朝九晚五的小資族真的很方便,如果你也想買這本書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也可以上網路書局比價看看,或是逛逛其他的書籍也不錯唷!

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

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

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



商品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5232435719&RID=C1000302652&lid=book_class_sec_se&actid=WISE

商品訊息功能:

商品訊息描述:














  • 《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台北市青年創業貸款



    ◎ 十二年國教的路上,另一種教育的新選擇,讓您及孩子做自己的教育部長。

    ◎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人文國中小」十多年的教育實踐分享。



    民國九十二年宜蘭縣公辦民營人文國中小──臺灣第一間公辦民營的國中小學開辦了,這是一所以發

    揮學生人格特性,實踐「適性教育」的學校。從創校至今經歷十多年,一直秉持「有機教學」的理念,依照孩子的不同興趣和能力,給予個別化的學習和指導,啟發孩子的潛能,達到孩子最大值的發展。



    這本書可以看到人文國中小十多年來的歷程,無論是創新、挑戰或是突破,從混齡教學、多元角落、主題統整課程、家族課程、自主行動學習、自選編教材、教師分級制、家長合夥人、四學期制、多元學習評量及專題小組報告......等多元的行政制度與教學模組,讓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與教師有另一個教育制度的選擇權。















      當「適性揚才」已淪為笑柄,以「有機體學校』為適性教育特色的人文已成學生、教師與家長的希望及體制內學校的明燈。陳清枝為國內適性教育實驗拓荒者且曾任人文副校長,所執筆的《適性教育在人文》最能貼近人文之精神,也最傳神。

      -丁振豐/國立臺南大學諮商與輔導學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作者畢生奉獻於體制外教育,追求以「人」為主體的教育;渠二度在人文國中小任教,對於人文的教育情形有深刻的描寫,故本書值得研究適性教育、公辦民營為主題的人閱讀,更是為孩子尋找合適教育的家長必讀的一本書。

      -文超順/人文適性教育基金會第三屆董事長



      十二年前,我們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進入人文,身為當地人,我們一再被告誡,這個學校都不教寫字,趕快轉走,不然孩子將來會完蛋。而今,慶幸當時有孩子的堅持與自己的放下,彥伶與彥君在人文的環境下各自長成屬於自己的樣子。彥伶已經高三,正為了自己的行銷之路努力;彥君也進入九年級,愛手作的她,透過探索找到烘焙是她的最愛,一步步走得自在快意。而這不就是人文嗎?始終以孩子發展為中心,讓孩子們做自己的主人,選擇自己的路,進而成就自己啊!

      -王惠敏/人文國中小現任家長會長



      在十二年國教入學方式紛紛擾擾之際,人文中小學的適性教育對焦慮的家長是個當頭棒喝,或許因為地緣或勇氣,我們沒有辦法把孩子送到人文就讀,但是這本書除了可以提醒我們在陪伴孩子成長路上多一份體貼與寬容之外,相信在技巧與方法上,也能帶來許多新的靈感。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宜蘭縣二○○一年率先推動實驗教育,已有公辦民營、公辦公營及非學校型態等多種選擇。《適性教育在人文》記錄宜蘭公辦民營人文國民中小學實踐適性教育、有機教學的經驗,帶給傳統教育制度許多啟發。

      -林聰賢/宜蘭縣縣長



      人文國中小創建出創新獨特的教育模式,不論是公辦民營模式、以學習者為中心之差異化教學、混齡分能適性分組、教師協同教學、有機體後現代課程設計、PBL行動學習等等,人文的使命是培育全人具創意生存、解決危機能力及社會影響力的人才。臺灣教改希望在人文,值得你來瞭解。

      -林怡伶/人文國中小、人文行動高中資深家長,人文適性教育基金會董事



      自師專認識清枝學長至今已近四十年,在我心目中,他是位充滿理想且勇於實踐的教育工作者。這本《適性教育在人文》即是他教育理想展現的真實故事。

      我學習心理諮商後,對教育中「適性」、「因材施教」、「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更能真切領會,尤其堅信「只有親身經驗過,才能納入個人內在系統,產生真正的改變。」人文國中小就如我心嚮往之的教育桃花源,讓這些理念得以在此生根並開花結果。十二年國教紛紛擾擾之際,這本書的出版特別具有意義,人們可從這書得到無限啟發與省思──學習是能如此美好與愉悅!

      -曹中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 兼任副教授



      自從我帶著一雙兒女從臺北「島內移民」到宜蘭頭城,轉入「人文中小學」就讀後,引起了很多人對「人文」的好奇:「人文」是一間什麼樣的學校?會不會很貴?跟華德福有什麼不同?「人文」怎麼教學?以後要怎麼升學?它為什麼沒有考試與回家功課......本書很清楚地介紹了人文的歷史、脈絡、教學理想與教學系統,相信家長閱讀之後,將更了解什麼是人文所執行的「適性教育」。

      -陳安儀/親職教育專欄作家



      十二年國教上路引發一連串爭議,回顧台灣過去二十年教改,學生升學壓力越改越大,補習班數量也越改越多!被稱為自然教育家的陳清枝老師,三十多年來堅持教導孩子們愛土地愛地球。一九八四年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創辦了國內第一個宜蘭的森林學校,希望把孩子帶進自然裡面,不用課本,拋棄升學和文憑理念,讓孩童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激發孩童不斷的主動探索與學習,並且肯定學生個別的差異。



      在教學過程中,陳清枝老師發現人若過度自然發展,孩子可能會走上較為自我,對社會毫無助益,所以他調整教育方向,走入了人文關懷,強調個性的輔導,並且結合環境教育來指導孩子。



      「人生在世,只要做幾件有意義的事,就活得有價值。」陳老師奉獻一生,只希望教導孩子們「一個愛的感覺」。

      -節錄自《台灣新生報》 二○一四年七月三十日報導〈「字」耕農陳清枝_良心教育護地球〉



















    • 作者介紹







      陳清枝



      宜蘭囝仔,臺北長大,宜蘭縣三星人。民國四十四年生。一位教育工作者,曾在體制內的學校服務將近十三年,因為受《夏山學校》和《愛彌兒》的感動,於民國七十三年籌資創辦宜蘭森林小學,為了全心奉獻於「適性教育」,於民國七十八年辭去體制內正式教師一職。又於民國九十二年接辦宜蘭縣公辦民營人文國中小,其中擔任過副校長、主任及級任教師,至今已經過十餘年,依然以自然閱讀寫作教師的身分於人文國中小中貢獻一己之力。



      作者終生奉獻於體制內和體制外的教育,曾榮獲宜蘭縣優良教師、優秀青年獎、臺灣省社會教育有功人員獎,與社會大學第一屆十大企劃獎得主(森林小學企劃案)。除了長期關心體制外教育的發展,作者也力挺臺灣自然與生態教育,不只持續開設自然寫作與生態觀察等相關課程,也曾擔任荒野保護協會宜蘭分會創會會長。著作則有《自然教室》(天衛文化出版)、《森林裡的實驗學校》及《九股山下的傳奇》......等四十餘本體制外教育與自然生態教學之作品。

















    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目錄導覽說明





    • ◎名家推薦

      ◎作者序



      一、適性教育的理念與銜接

      1因材施教的適性教育

      2幼兒自然體驗學習

      3適性教育十二年一貫

      4幼小銜接娃娃國課程

      5小學統整課程與家族學習



      6多元課程的選課制度

      7七年級後的適性學習課程



      二、適性教育的教與學──混齡教學Why和How

      1混齡學習搭配分組教學

      2混齡教學的挑戰與突破



      三、行動學習「做中學」

      1 行動學習特色課程的實施

      2人文行動高中

      3 PBL專案問題本位學習



      四、有機體校園環境與建築

      1有機體概念的實踐

      2學校博物館化



      五、教材自選編

      1沒有教科書的教室

      2主題、教材自選編

      語文課程教材──打造全語文環境

      數學統整教學

      社會主題教學──時事、節慶主題

      自然主題課程──一棵樹是一本書



      六、人文的學習時間不一樣

      1四學期制和全日學習

      2下課三十分鐘



      七、考試囉!人文的學習評量

      1多元學習評量

      2 診斷性評量

      3 分數不等於實力

      4 改變老師的上課方式



      八、適性教育的支援系統

      1 師資遴選

      2行政支援

      3教師治校制度

      4特別的輔導機制

      除了教學還要教人

      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

      特別的校長室

      走失的羊兒

      5家長、社區合夥人

      專業入校

      家長成長課程



      九、我的未來?誰的夢



      家長經驗分享

      少年謙的奇幻旅程 余家安 (人文國小家長)

      妥瑞兒在人文行動家族的蛻變 林詠寶 (人文國小家長)

      作者後記

      附錄



















    作者序



    臺灣在民國四、五十年代,曾經開放私人興學,當時設立了幾所私立中小學,後來因為教育政策和政治考量下,禁止私人興學。民國七十三年,我在宜蘭三星創辦了宜蘭森小,經過十五年辛苦的經營,最後不敵現實,在民國八十八年悄悄收場。意料之外的,在森小正式結束的同一年,因著教改團體和社會大眾強烈要求下,以反對升學主義的箝制、開放私人興學為訴求,立法院終於通過國民教育法修訂,正式開放私人興學,准許由縣市政府,將公立學校國民教育委託給私人經營,以滿足家長多元的教育選擇權。



    宜蘭縣政府在當時劉守成縣長和教育局人員的努力下,率先於民國九十年一月九日公布「宜蘭縣屬國民中小學委託私人辦理自治條例」。民國九十一年開放人文和慈心兩所原來是頭城和冬山分校的小學,委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和人智學教育基金會經營管理,開創國內公辦民營國民小學的先河。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在民國九十年五月,向宜蘭縣政府申請參與公辦民營小學經營,七月五日獲准通過人文國小經營權,並在民國九十一年七月十一日,和宜蘭縣政府正式簽約,為期六年辦理人文國小教育,並且邀請當時任教於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楊文貴副教授擔任校長,而我則擔任副手副校長的職務,學校的教育核心理念強調的是「適性教育」,希望讓每個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顧和學習,並尊重孩子的選擇和興趣。教學以孩子的能力和興趣為導向,不分年級,採混齡教學,分成班群─家族學習,以主題統整的方式,學習「帶得走的能力」。



    民國九十二年人文教學團隊延續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的教育理念,承接人文國小。剛開始只有一到四年級,八個班級。第三年開始有第一屆畢業生。經過學校和家長大力地爭取,終於說服教育處和教審委員,同意從民國九十五年七月開始,延續辦學到國中部,以解決國中小課程無法銜接的問題,真正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的實踐。



    民國九十八年有了第一屆國中畢業生,楊文貴教授在萬分困難中,繼續成立了人文行動高中,以自學方式,延續人文教育理念,達成十二年國教的一貫性。



    在課程部分,也從剛開始學年班群教學,也就是學年班級合併,混齡分組分科教學,到全校大混齡家族的編排,進行學科統整、教師協同教學,和博物館化學習角落。六年級則獨立教學,以銜接國中升學。



    另外,人文的適性教育除了延伸至高中部,還往下扎根至人文優幼班,讓幼稚園的孩子也能適性發展。為了讓優幼班學生進入小學後能習慣不同的學習模式,遂將一年級獨立為幼小銜接娃娃國教學。



    至於國小其他年級課程的實施則分成低年級(二、三年級),高年級(四、五年級),低、高年級混齡教學,組成班群。國中部則以六到八年級混齡,成立優勢智能家族,九年級則是另外獨立教學。



    民國一○二學年開始,國中部依學生的興趣和生涯規畫,分成「蓄勢」、「行動」、「傳學」和「志業」四個家族上課,採統整教學、PBL學習和行動學習,以及個別化教學。國小則以學科與生活主題統整,並以PBL學習方式為主。



    學校的經營管理,除了由人文治校委員會和人文適性基金會確立大目標和方向,執行的權責則由治校委員中所產生的校長和全校教師執行,家長會則負責教學活動的配合和推動。因此目前人文是由基金會、治校委員會、家長會共同領導辦學,擺脫過去一人或行政治校的情形。



    人文經過十年的教學與學習課程發展,當初楊文貴教授所確立的適性教育已經扎根落實,所有的課程教學安排都基於孩子的需求,採混齡、班群─家族教學,學科統整,自主多元的課程選擇,無上下課鐘聲,四學期制,開放空間等,這些特色已成為人文上課的常態,也成為國內第一所前瞻性學習的學校。



    提出網路學習的美國可汗學院創辦人可汗先生理想中的實體學校,已在人文被澈底實現了。人文也成為國內教育的傳奇。根據這幾年的入學狀況,從外縣市至宜蘭就讀的學生占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信貸ptt這些學生的父母都希望為孩子找到適合的學校、讓孩子快樂學習,他們在人文找到了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雖然目前遭遇莫大的挑戰和困境,但師生、家長都希望人文的適性教育能夠繼續為孩子服務,在許多問題上也努力地突破,希望大家能看到人文的價值,實現公辦民營的初衷──教育選擇權和創新教育的理想。



    本書將為您道出這十二年來,人文國中小所走過的教育創新之路,如何成就每一個孩子成長的適性教育模式,讓每個孩子具備:「對外求生存、對內能自處」的生命能力,也忠實記錄其中的變革和創舉,提供追求教育理想者一個參考和借鏡,為更多關注教育的家長和學子提供另一種可選擇的教育遠景。

















    一、 適性教育的理念與實踐

    「你最好趕快把孩子轉走,將來考不到好學校、沒有學歷、沒有文憑、找不到工作,到時候看你如何跟父母交代?」汪先生很認真地想說服汪太太,希望能夠把孩子轉到鎮上其他學校就讀。
    「我覺得小琪在這裡讀得很好啊!每天都很快樂到學校上學,每天都有許多成長。以前木訥不說話,你看她現在天天笑容滿面,尤其喜歡舞蹈,參加街舞表演,跳得不錯呢!」小琪媽媽認真努力地想說服小琪爸爸。
    這是發生在十年前人文的場景,如今十年過去了,小琪也順利地從人文國中小畢業,然後考上她最愛的舞蹈學校,當一位快樂的舞蹈表演工作者。
    十年前在頭城鄉下,希望孩子在學校認真讀完課本上的知識,考試考高分,獲得高學歷、文憑,將來有前途,這是大部分家長的期望,以及送孩子到學校的目的。但是小琪的媽媽很清楚小琪的興趣,小琪從小就愛跳舞,個子又高,天生就是舞蹈家,對課業倒是沒什麼興趣,只維持在中下程度。她帶著小琪從頭城海邊學校轉來人文就讀,就是希望孩子能夠有所發揮。剛好學校有一位很優秀的舞蹈老師,讓小琪更是如魚得水,每天快樂地和舞蹈老師學跳舞。但是小琪的父親希望趕快把小琪轉走。幸好小琪媽媽堅持讓小琪繼續留下來。讀完國中後,她考上了華岡藝校,一展她的長才,沒有讓孩子在升學的洪流中跟隨著浮沉。
    現在文憑依然重要,也是找到職業基本的憑據,但曾幾何時,因為廣建大學,造成人人有大學讀,而且學歷氾濫,碩博士生滿街跑,造成高學歷卻高失業率。
    而人文的許多孩子都能在適性教育薰陶下,發現自己的興趣、潛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就讀或是工作。這才是教育最有價值的成果。

    1. 因材施教的適性教育
    一般學校的學習,是將知識結構化,然後解構,分科目、單元進行教學。學習的內容是由專家學者所訂定,依照國家教育目標、綱要,和所謂幾歲孩子需要學會哪些能力所訂定。
    這就像是「讓狗學爬樹,貓咪學游泳」一樣,不論學生的能力或興趣,任何人都依既定的教材、既定的進度進行教學和學習。孩子沒有選擇課程的權利,老師也只能照本宣科,在時間內教完進度,並進行學習成就評量,然後依此成績作為升學的依據。
    但是人文的適性教育則完全顛覆傳統的教學,依照孩子的興趣和能力,給予個別化的學習和指導;所有課程的設計,針對每個孩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滿足孩子學習的欲望和各種需求。所以課程必須是多元、有機,隨時偵測調整,以期符合當下孩子最適切的需求。
    其實適性教育並不是一套新的理論,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其基本理念同出一轍。這樣的主張其實大家都耳熟能詳,但為什麼到現在還無法普及?依然講求齊頭式平等的教育?究其原因當然要從「科舉」遺毒和工業時代後把教育變成訓練工廠作業員、國家的機器說起。
    中國的科舉用考試取用人才,讓學習成為考試的過程路徑,而不是內在成熟過程的需。一直到今天,依然無法擺脫學習主要是以考試為最終目的。
    至於工業化後,把教育由私人改由國家辦理。為了統一管理流程,節省成本,成立制式化的學校,教室、教材、進度皆統一。教育的目的也只是為了國家的需要,培訓所需的人才,如民國五十到六十年,需要大量紡織工廠、電子公司的作業員。
    隨著時代演進,為了數位高科技與生化科技所需要的人力,政府慢慢地將國民教育由六年提升到九年,甚至十二年,主要目的是提升人力素質,但是不變的是依然是以替國家培養所需要的人才為主,卻沒有考慮到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性向和能力。不管你願不願意讀,能不能讀,都需要依照政府所安排的進度學習,參加考試。畢業後,大多無法依照學習內容就業,學非所用,浪費時間和精神、金錢。
    除了









    語言:中文繁體
    規格:平裝
    分級:普級
    開數:14.8*20.9
    頁數:160

    出版地:台灣













    商品訊息簡述:




      小額借貸快速撥款銀行



    • 作者:陳清枝

      追蹤











    • 出版社:小魯

      出版社追蹤

      功能說明





    • 出版日:2014/9/1








    • ISBN:9789574903658




    • 語言:中文繁體




    • 適讀年齡:成人適讀








    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

    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

    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

    商品網址: http://www.kingstone.com.tw/book/book_page.asp?kmcode=2015232435719&RID=C1000302652&lid=book_class_sec_se&actid=WISE

    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評價,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哪裡買,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評比,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推薦2017,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價格,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特賣會,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折扣價,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推薦好書,適性教育在人文 :一所「另類教育」的學校好書推薦

    加強專業能力、培養第二專長及語文能力,已成為上班族保有職場競爭力的必修課程,1111人力銀行調查,超過6成4的上班族曾在職進修,其中又以「證照培訓」、「語言學習」及「職業技能」最受青睞;而有4成上班族自費進修後,平均薪資因而增加了逾6,000元,平均投報率高達91.56%。



    根據1111進修網調查,超過6成4的上班族曾在職進修,交叉分析結果顯示,營建/不動產、資訊/科技、醫療/政府/團體三大產業的上班族,在職進修比例最高;進修的主要原因在於「補足專業的不足/危機感」、「培養第二專長」、「個人興趣/嗜好」。有在職進修經驗的上班族主要進修管道以「參加民間補教機構課程」、「參加職訓課程」、「參加公私立大專院校課程」最多;而進修的課程類型,則以「證照培訓」、「語言學習」、「職業技能」最受青睞,上班族期望透過進修來獲得「專業知識/技能」、「語言能力」、「溝通表達能力」。

    反觀沒有在職進修的上班族,則坦言主要因「時間無法配合」、「經濟狀況不允許」及「職涯茫然/沒有方向」。調查顯示,有在職進修的上班族平均每周花4.3小時進修,1成7使用免費資源進修,8成3支付進修費用。整體而言,平均每月進修花費約在3,151元,調查也顯示,有近4成受訪上班族進修後薪資因而成長,平均增加了6,036元。1111人力銀行副總李大華指出,上班族為保有個人職場競爭力,除了深耕專業能力外,更需培養第二專長甚至第三專長,在職進修成為上班族提升個人能力的重要管道。李大華進一步分析,上班族周花4.3小時在職進修,相當於每天約花半小時時間自我投資,而每月投入的金額若與收入相較,約佔105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4萬8,790元的6.4%,佔比並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部份進修課程並非直接運用在現職,甚至不少以才藝為主的課程,都難直接提升現職薪資。因此,調查結果僅4成上班族進修後獲加薪,但加薪的幅度遠高於每月進修支出,反映出自我投資的高投報率。(工商時報)

    加強專業能力、培養第二專長及語文能力,已成為上班族保有職場競爭力的必修課程,1111人力銀行調查,超過6成4的上班族曾在職進修,其中又以「證照培訓」、「語言學習」及「職業技能」最受青睞;而有4成上班族自費進修後,平均薪資因而增加了逾6,000元,平均投報率高達91.56%。



    根據1111進修網調查,超過6成4的上班族曾在職進修,交叉分析結果顯示,營建/不動產、資訊/科技、醫療/政府/團體三大產業的上班族,在職進修比例最高;進修的主要原因在於「補足專業的不足/危機感」、「培養第二專長」、「個人興趣/嗜好」。有在職進修經驗的上班族主要進修管道以「參加民間補教機構課程」、「參加職訓課程」、「參加公私立大專院校課程」最多;而進修的課程類型,則以「證照培訓」、「語言學習」、「職業技能」最受青睞,上班族期望透過進修來獲得「專業知識/技能」、「語言能力」、「溝通表達能力」。

    反觀沒有在職進修的上班族,則坦言主要因「時間無法配合」、「經濟狀況不允許」及「職涯茫然/沒有方向」。調查顯示,有在職進修的上班族平均每周花4.3小時進修,1成7使用免費資源進修,8成3支付進修費用。整體而言,平均每月進修花費約在3,151元,調查也顯示,有近4成受訪上班族進修後薪資因而成長,平均增加了6,036元。1111人力銀行副總李大華指出,上班族為保有個人職場競爭力,除了深耕專業能力外,更需培養第二專長甚至第三專長,在職進修成為上班族提升個人能力的重要管道。李大華進一步分析,上班族周花4.3小時在職進修,相當於每天約花半小時時間自我投資,而每月投入的金額若與收入相較,約佔105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4萬8,790元的6.4%,佔比並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部份進修課程並非直接運用在現職,甚至不少以才藝為主的課程,都難直接提升現職薪資。因此,調查結果僅4成上班族進修後獲加薪,但加薪的幅度遠高於每月進修支出,反映出自我投資的高投報率。(工商時報)

    加強專業能力、培養第二專長及語文能力,已成為上班族保有職場競爭力的必修課程,1111人力銀行調查,超過6成4的上班族曾在職進修,其中又以「證照培訓」、「語言學習」及「職業技能」最受青睞;而有4成上班族自費進修後,平均薪資因而增加了逾6,000元,平均投報率高達91.56%。



    根據1111進修網調查,超過6成4的上班族曾在職進修,交叉分析結果顯示,營建/不動產、資訊/科技、醫療/政府/團體三大產業的上班族,在職進修比例最高;進修的主要原因在於「補足專業的不足/危機感」、「培養第二專長」、「個人興趣/嗜好」。有在職進修經驗的上班族主要進修管道以「參加民間補教機構課程」、「參加職訓課程」、「參加公私立大專院校課程」最多;而進修的課程類型,則以「證照培訓」、「語言學習」、「職業技能」最受青睞,上班族期望透過進修來獲得「專業知識/技能」、「語言能力」、「溝通表達能力」。

    反觀沒有在職進修的上班族,則坦言主要因「時間無法配合」、「經濟狀況不允許」及「職涯茫然/沒有方向」。調查顯示,有在職進修的上班族平均每周花4.3小時進修,1成7使用免費資源進修,8成3支付進修費用。整體而言,平均每月進修花費約在3,151元,調查也顯示,有近4成受訪上班族進修後薪資因而成長,平均增加了6,036元。1111人力銀行副總李大華指出,上班族為保有個人職場競爭力,除了深耕專業能力外,更需培養第二專長甚至第三專長,在職進修成為上班族提升個人能力的重要管道。李大華進一步分析,上班族周花4.3小時在職進修,相當於每天約花半小時時間自我投資,而每月投入的金額若與收入相較,約佔105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4萬8,790元的6.4%,佔比並不高。但值得注意的是,由於部份進修課程並非直接運用在現職,甚至不少以才藝為主的課程,都難直接提升現職薪資。因此,調查結果僅4成上班族進修後獲加薪,但加薪的幅度遠高於每月進修支出,反映出自我投資的高投報率。(工商時報)
    7F2AC28E8EDFB1FB
arrow
arrow

    sharpc6p267m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